中國貿易報:92家德資企業為何扎墩這家產業園?啟迪給出答案!打印
發布時間:2023-03-23來源:中國貿易報
閑置廠房華麗轉身,成為高精尖企業發展的沃土,中德大廈一期入駐了不少企業的研發中心……鄰近北京首都機場的北京中德產業園正在成為德企來華發展的“樂園”。自2021年12月開園到目前的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這里已經落戶了92家德資企業,不僅包括奔馳、寶馬、博世等世界500強企業,還包括一大批隱形冠軍企業。
▲ 《中國貿易報》3月23日報道
作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掛牌批復的全國首個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北京中德產業園到底有著什么樣的魔力,吸引著德企爭先恐后來這里?
“入駐企業數量不斷增多的秘訣就是政府突破體制機制限制,引進國際化、市場化運營團隊,政企共同打造國際化的園區運營服務?!北本┲械庐a業園聘請的市場化專業運營公司啟迪科技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史瑞豐一語中的,這種運營服務貫穿了招商引資到企業服務的全流程。
園區的發展需要對中德經濟技術合作的背景了如指掌。2022年,中德迎來建交50周年,也正是在這一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12326.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其中投資增幅較大的來源地就有德國,增長了64.2%。在這樣的背景下,史瑞豐發現,中德兩國在制造業、技術創新方面的合作呈現出了新趨勢:
一是德國隱形冠軍企業、中小型創新型企業聚集態勢顯著。目前,德國以世界500強企業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在國內已基本布局完成,但在德國經濟中占相當比例的中小型企業,還有很大的開拓中國市場的興趣,其中有的企業是在行業深耕百年的家族企業,有的是在特定技術領域有著世界領先優勢的隱形冠軍企業。這些企業有很多是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這些企業是招商的重點對象。
二是投資更關注產業鏈、技術合作。相比于能夠得到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德企在作出投資決策時,不僅對市場和產品的應用場景十分關注,還關注產業鏈、技術的協同效應,尤其是能否與產業鏈上的中外龍頭企業、合作伙伴形成合作關系。
三是“強強聯合”“互利雙贏”傾向更加明顯。目前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不再“單打獨斗”,而是越來越樂于與本地有生產、研發技術優勢的企業合作,實現雙贏發展。
浩瀚海慈循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園區的發展就是一個鮮明的佐證。該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將德國工程技術和市場知識引入中國循環經濟的德國公司,其看好中國市場,希望在資源回收領域上下游產業鏈布局,并引入合作伙伴共同來華。
該公司董事長拉斐爾·蘇漢(Rafael Suchan)介紹說:“我們在開展業務過程中,積極參與循環經濟的各個環節,并引進了我們公司在德國獨有的高效的資源回收處理關鍵技術進入中國市場,希望可以更好幫助國內的資源回收運營企業進行更加高效環保的資源循環利用業務。未來,我們還將引入在國際再生金屬貿易領域具有多年經驗和實力的METYCLE公司來華開展業務,從而為中國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來自世界各國的再生金屬原材料?!?/p>
“建立產業生態十分重要。一直以來,政府與我們都在研究產業園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上的龍頭企業,打造以鏈主為牽引,吸引上下游產業集聚的發展格局?!笔啡鹭S以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為例介紹說,園區充分發揮奔馳鏈主企業的優勢作用,協同理想汽車、北汽越野車、現代汽車等企業,重點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項目落地,在園區建設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園。
在此基礎上還要完善服務體系。史瑞豐介紹說,“在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園區設有中德企業服務中心并配套了完整的知識產權保障體系,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企業從公司注冊、財務、稅務、法務、人才招聘、政策申請、產融對接、知識產權等一系列服務。園區還定期舉辦系列產業對接會、融資對接會、商務交流會、中德文化及藝術交流等活動,增進園區與落地企業的友誼,加深與企業的合作,從而讓外資企業更好扎根發展?!?/p>
特別是在生活配套方面,北京中德產業園擁有地道的德國餐廳,能讓德籍工作人員品嘗到德國皇家HB精釀啤酒、德國大肘子等美食,除此之外,這里還建設有國際人才社區、“雙元制”教育基地,周邊有國際學校、國際高端醫療診所、中央別墅區、祥云小鎮、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等生活娛樂配套設施。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被列為今年重要工作建議之一,并提出“擴大市場準入”“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等系列舉措,這增強了德企在華發展的信心。
“順義區近期出臺了《順義區促進高端制造業和先進軟件信息業高質量發展的扶持辦法》,其中提到,針對中德產業園為代表的國際合作投資項目給予特殊的政策支持;政府下屬國資投資平臺參與重點項目投資,助力企業發展;我們還將為入區企業開放區內市場應用場景,促進上下游產業合作?!闭劦轿磥淼倪\營發展規劃,史瑞豐表示,北京中德產業園要建設成為國家級對德經濟技術合作的示范區。啟迪將緊密配合北京市政府、順義區政府,以對德合作為起點、輻射覆蓋歐洲全域的先進制造項目招引圈,打造德企、歐企投資中國的首選地。